[双调]殿前欢梅花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
[双调]殿前欢
梅花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月如牙:指新月。
早:已经是。疏影:指梅花在月光照射下的投影。
逃禅老笔:一说指南宋画家杨无咎,号“逃禅老人”,一说指北宋僧人华光长老(名仲仁,因住衡州华光山而称华光长老),两人均擅画梅
据:靠。咱:句末语气词。胡床:交椅。看咱:即“看啊”。咱:语助词。
大都来:只不过。
【评析】 景元启,其姓一作“杲”或“粟”,生平事迹无考。散曲今存小令15首,套数首,题材多为男女情事及隐居生活。《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此曲题为“梅花”,乃传统咏梅题材,但作者却写得颇为生动。
起首二句写月下之梅:“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淡笔轻描,用语典雅,不直接绘其形,而是描画月光下梅花映在窗上的影子,在朦胧月光照耀下,疏淡梅影印在窗纱之上,如梦如幻。自林逋《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后,月下梅花便成为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它比一般的梅花意象显得更为清逸淡雅。下二句写诗人对梅花的赏爱之情:即使有杨无咎那样的老练笔墨,也难以描绘梅花的“别样清佳”。这是曲子的前半部分,与一般咏梅之作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但作者在后半部分却以一个戏剧性的小插曲,使得曲子独具特色。诗人窗前赏梅,并未满足,又“据胡床再看咱”,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欣赏梅花。这时妻子出现了,骂道:“为甚情牵挂?”这里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欣赏梅花的如痴如醉,突出其爱梅之深,平添了幽默情趣。诗圣杜甫也常称其妻为“山妻”,这种朴实的称呼反而更见夫妻真情。最后诗人以“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两句作结,说自己与梅花已融为一体,无法分辨,与“庄周梦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诗人以梅花之高洁自比,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
此曲构思巧妙,生动活泼,以一个极富情味的场景,写作者的雅致情怀,颇具元曲本色。同时作品还暗含哲理,在咏梅中融入对人生的体悟,别具一格。
高克礼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燕燕
燕燕别无甚孝顺,哥哥行在意殷勤。三纳子藤箱儿问肯,便待要锦帐罗帏就亲。
- ◎评点养生六事与为学四字谕纪泽纪鸿(同治十年十一月)◎评点“[图]
- 再往北二百三十里有座小咸山山上不生长草木不论是冬天和夏天都有[图]
- 陈伟堂相国陈官俊(?— )字伟堂山东潍县人嘉庆十三年([图]
- 重(chóng崇)出重复出现王恭言辞清爽意思简明能谈论但他读[图]
- 去离去离开太息叹息魏君离开吴县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有一天我们同在[图]
- 鲁国的季孙刚杀掉他的君主吴起就到他那里去做官有人对吴起说“被[图]
- 工通“功”秦诸侯国名范围包括今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和四川、河[图]
- 赞费宾伯 赞费宾伯宾伯名观江夏 人也刘璋母观之族姑璋又[图]
- 黄门郎即黄门侍郎属省内官员常随侍君主左右享祀祭祀现在县城东门[图]
- 陈淳可均似知可辞似仁可蹈似勇天下国家至大难治也而资禀明敏者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