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须菩提再次请示“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道理,问题虽与前文相似,但实质上是不同的。之前是就未明理而发世俗菩提心者的请问及如来的答复,如今却已经了悟于心,所以这是就发胜义菩提心者的请问及如来的答复。
首先,既然已发胜义菩提心,就能从毕竟空中,起无缘大悲以入世度生。但菩萨度众生时,是“无有众生实灭度者”的。为何?因为菩萨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差别心,所以能离一切相,虽度众生,但却不著度相。所以,虽然灭度一切众生,事实上无众生可度,因为众生本自具足真如法性的缘故。
接着佛陀通过本身过去的经历,示说了自己以无分别无所得的心去供养然灯佛,得到了无漏福德,所以然灯佛才与释迦佛授记。所以如来才会说在胜义毕竟空中,一切法绝无自性的,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就会发生改变,所以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只是假名为一切法而已。就如佛说的“长大人身”,只是通达法性毕竟空而从缘幻成的,实没有大身的真实性。“菩萨”也一样是缘成如幻的,所以,佛说一切法——有漏的、无漏的、有为的、无为的、世间的、出世间的无我,都没有菩萨实性可说。
同理,如果菩萨有了“我当庄严佛土”的念头,这就有了能庄严的人及所庄严的法,而无法了知本无实性的庄严佛土可得,只是缘起假名的庄严罢了。菩萨之所以为菩萨,是因为能以般若通达我法的无性空,体达菩提离相,我法俱空。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授记:又作“授决”、“受决”、“受记”、“受别”、“记别”、“记说”、“记”等。本指分析教说,或以问答方式解说教理;后来转指弟子所证或死后之生处;再后来却专指诸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某世证果,及其国土、名号,而予以记别。最著名的例子有释尊于过去世得然灯佛之授记;法藏比丘得世自在王佛授记,而成阿弥陀佛;及弥勒曾经受释尊之授记。
]释迦牟尼: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等。略称“释迦”、“牟尼”、“文尼”等。牟尼,意译为“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乃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姓乔答摩(瞿昙),诞生于迦毗罗卫国城东的蓝毗尼园。因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佛土: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国土,或佛教化之国土。不仅指净土,亦有可能是秽土、报土、法性土等。庄严佛土,就是化秽土而成净土。